致郭右之二帖卷

致郭右之二帖卷

赵孟頫-元

孟頫再拜,右之二兄坐前:孟頫奉别以来,已复三年矣。夙兴夜寐,无往而不在尘埃俗梦间,视故吾已无复存者。但羸得面皮皱折,筋骨衰败而已。意谓吾

致郭右之二帖卷

右之优游闾里中,峨冠博带,与琴书为友朋,不使一毫尘事芥乎胸臆。静中所得,便可与安期羡门同调。近忽得家下书,知

致郭右之二帖卷

右之因库役事,被扰异常,家事亦大非昔比,今见挈家在苕玉兄处。令人惆怅无已!然时节如此,切不可动吾心,是有命焉。但安时处顺,自可胜之耳。不肖

致郭右之二帖卷

一出之后,欲罢不能。每南望矫首,不觉涕泪之横集。今秋累辈既归,孑然一身在四千里外,仅有一小厮自随,形影相吊,知复何时可以侍教耶?因黄簿便,草(草)

致郭右之二帖卷

奉状,拜问起居,时中唯善自爱。拜意苕玉兄长及阿嫂,各请善保。不宣。十二月廿九日,孟頫再拜。

致郭右之二帖卷

孟頫拜覆,右之二兄坐前:孟頫早间承伯正传道尊意,自知叠数干渎为罪。掷还三物已领。但此番应酬失宜,

致郭右之二帖卷

遂有远役之忧。即虽见尔辞之,尚未知得免否?若必欲行,将何以处之?忧烦不可言。奈何,(奈何)!外见伯正言及前此王维、兰亭二卷,此乃他人不知兄所以相与之厚。故有此谤。今

致郭右之二帖卷

谨以归还,使知孟頫亦非为利而然。示入幸也。专此代面。闷中作字,或直率告。不见罪。孟頫拜覆,二司户位。

致郭右之二帖卷

右赵吴兴二柬,前柬云:不肖一出之后,欲罢不能,又云:南望矫首,此当是至元戊子时事也。吴兴以丙戌岁为侍御史程钜夫所荐,以之入京,迄兹三年矣。书词邑(邑)似有悔焉。次柬云:遂有远役之忧,虽尔辞之,未知

致郭右之二帖卷

得免否。此当是迁提举江浙学事时也。吴兴虽有济上之行,然以惧忌请外,此时不应辞之。故知兹为将向江浙之语也。大都士大夫一出山则风尘跋涉,必不能以自如,何论吴兴。万历岁在戊午谷雨日,河南王惟俭识。

致郭右之二帖卷

按史传,赵吴兴在英宗至治二年六月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今观手札中云:一出之后,南

致郭右之二帖卷

望矫首,不觉涕泪之横集,当是至元二十三年,程钜夫荐之入朝,阅三年迁集贤学士,时年三十四岁矣。明年为辛卯,石民

致郭右之二帖卷

瞻谒选至燕京,吴兴为书《过秦论》。董华亭“戏鸿”帖题为时年三十八,误也。是时吴兴书法正当壮年,英俊之气,圆润之姿,直

致郭右之二帖卷

追踪二王,无一毫习气。其俗笔者,皆赝书耳!华亭自谓因生得秀,欲驾吴兴而上之,似未为定评也。

致郭右之二帖卷

未为定评也。康熙岁在戊戌仲冬八日,横云山人王鸿绪题。

高清文件下载:地址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