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民国 于右任书法全集 于右任书法全集 耿端人少将紀念碑,耿公諱直,字端人,陕西澄城十甲溝 人也。父朗亭公,清武舉,有勇略。公生而頴異,讀書具卓識,文有奇氣。性果 決,寡言笑。自邑校畢業,以清政不綱,慨然有澄清之志。好習弓馬,尤善射 擊。辛亥之役,追随先烈宋相臣先生,號召健児與郭堅成馮翊軍於同州, 郭以豪侠自命,而公則循循一儒者。陕局㝎後,入同州教導營軍官連肄 業。五年,袁氏稱帝,陸建章禍陕,殘殺黨人。公憤起倡義,陕北所至響應。適 胡立生禽陸承武於富平,陸建章献省城乞和,陕局始㝎。公任陕西警備 軍,分統駐莭鳳翔,禮賢下士,平匪安民,旋升陕西警備軍統領,移駐省城。 六年,督軍團肇亂,陕督陳樹藩應之,公派代表赴粤謁孫總理,陳陕中 情形,總理即以陕事委之,遂於六年十月廿七日舉義西安,先令岐、鳳各 部隊分道進攻,親率健卒三十人入督署,佯作縛觧要酋面陳機宜状,意 圖乗機刺之。不意従卒輕躁,誤中副車,陳即時踰垣走,遂在西安巷戦兩 晝夜,以外援愆期,衆寡不敵,退兵岐山,復鏖戰八晝夜,旋又率隊東取同、 蒲。是役也,公以大計未就,奮不顧身,每當激戰時,親率健卒數䧟敵陣,竟 於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戰没於蒲之城東,淂年二十有三。嗚呼,大樹千秋, 英名不朽,長安一戦,壮志未伸,人咸惜之。公陣隕之日,即靖國軍張義安 在三原舉義之時,尤可惜也。十二年春,葬於澄城縣南四十里之臨髙原。 弟荘,亦知兵,子生有,幼讀。澄之人不忘其㓛,因樹碑誌之。 富平劉守中題額,三原于右任書丹,邑人党元凱撰文,中華民國十八年十月。 馬平曽孟鳴之碑,君諱鏞,字孟鳴, 廣西馬平曽氏,生長江右,自㓜負大志,年十五 即来滬,就學浸沈革命思想,日深入同盟㑹,隨 本黨先進于公右任、陳公英士奔走國事。于公 主辦民立報,参加宣傳工作,辛亥一役,親懷炸 弹進攻龍華製造局,滬地頼以光復,滬軍成立 佐陳公於軍,次癸丑以還,兩渡日本,適袁氏蓄 謀稱帝,君歸,創《救亡報》於海上。摘奸彂伏,逆膽 為寒,同時冒險彂難,事洩被逮,幾不免。民十,跋 涉邕梧,改造廣西,㓛成勿居。嗣任大本營交通 局長,縂理甚為嘉許。民十五,財政部組緝私衛 商委員㑹於廣州,君為之長。民十七,奉簡江蘇 全省禁烟局長,成績甚著。因胃病入醫院,醫 者施手術不慎,不一時即逝去。君許身黨國廿 年如一日,遇事則銳敏而篤實,不竟其志,可哀 也。邵力子撰文,于右任書。 中華民國十八年立。 秋先 烈紀 念碑 記 中華民國十六年春,國民革命軍戡定 浙江,士庶歡樂。追念成㓛所自,莫不歌 頌諸先烈之首犯大難有以啓之。而吾 鄉先烈,自徐先生錫麟陶先生成章而 後,以秋先生瑾為最著。民國之初,徐先 生祠於西郭,陶先生祠於東湖,各有瞻 仰之所;惟秋先生迄無表章,隆禮闕然。 於是邑人王君世裕䓁,慨念興起,議建 祠築亭,永昭功烈;具状政府,言其事,并 請欵。㑹中央有不立專祠之决議,旋奉 國民政府令,依内政部議,准建風雨亭 及紀念碑,其經費由省政府㑹縣估㝎 籌撥。令既下,邑人之心大慰。乃遂相度 地勢,衆意咸謂軒亭口為先生正命之 地,宜建紀念碑;卧龍山之巔近西南處, 可下瞰當年先生拘繫之典史署,宜建 風雨亭。鳩工庀材,不日成事。亭取‘秋雨 秋風’之句㕥為名。詠其詩,想見其為人, 流連憑弔,情不自已。而軒亭口人烟稠 宻,往来肩摩,覩紀念碑之矗立,尤足㕥 感動群情,廉頑立懦。盖必有後人継起 建設,而先烈之勇往犧牲,始不虚。然則 是碑與亭,固為革命締造之光,實以群 衆興奮之劑,宜與徐、陶紀念鼎分輝映 云。十九年三月蔡元培記,三原于右 任書。 華縣楊松軒先生墓表 華縣楊松軒先生墓表,余為辦私立學校之一人,深知其艱苦。陕西華縣楊松軒先生亦為辦私立學校者,其生平所遇之困窮正多為余所身受。故余對先生之長逝,不禁深有感焉。先生與余従事教育事業,均 逺在二十餘年前。時風氣未開,新學為人所反對。社㑹上對于辦學之阻撓,誠有吾人今日夢想弗及者。幸余所辦學校在通商口岸,地方平靖,風氣較易轉移。而先生僻䖏西陲,隻身奮鬥,其所遇之艱難困苦,實百倍於 余,此事之所必然也。溯先生之初辦教育也,發起教育研究㑹為研究之機関。附設兩䓁小學校為試驗之場所。當初辦時無校址,無學生,經費僅有二金,忠實同志無一人,所厯艱險不可勝舉。継而應地方需要,倡辦咸 林中學校。規模既大,阻力亦多。然先生卒能於是非不眀、變乱相尋之社㑹中,再接再厲,百折不囬。每遇艱險,輙曰:“阻力即助力”。任勞任怨,終不少懈。十六年春,為發展校務計,合併兩校,增設師範、職業二部,在陕東造成 一中小教育兼備之咸林學校,並附有咸林醫院、公儲局、合作社、園藝部䓁組織,蔚為大觀。凡親受先生教澤者,咸多有所成就,其成績誠足令人驚異。設先生辦教育不在縣城而在省㑹,不在西北而在東南,以先生之 精神毅力,其成效當不止此。先生為人精眀剛毅,守正不阿,輸身教育,數十年如一日,為學校而忘家忘身。每當地方不靖,兵匪逼臨,輙獨自留校支撑一切。先生自謂視學校如家,愛學生如命,誠非虚語。然先生一生事 業固在教育,而其他事蹟如省長、教育司副、省議㑹籌辦振務及䖏理地方上各種興革事業,雖因阻力之多少而有成效之差別,然其規模組織,已足為後起楷模。縂觀先生生平言行,實不愧為時代之先驅。其治事才 幹,尤為人所難能。惜其畢生困鬥於腐朽固陋之環境中,事事不能達其志願,誠可慨也。十七年夏,先生正在縣擘劃校務,家中陡遭刧匪,房屋被焚,二弟遇害。先生於策進校務外,又忍痛謀家事善後,隻身支持危局,艱 勞備嘗。同年十二月三十日,竟以腦溢血疾終於校。距生於民國紀元前四十年八月二十二日,享壽五十有七。先生諱鶴年,父諱增龍。安葬於縣東南龍潭堡北祖塋。嗚呼!先生之死,在西北失一辦理教育之領袖,在中 國喪一服務社㑹之人才,而在余則少一教育救國之同志矣。痛㢤!銘曰:“阻力即助力,百折愈前進。困極䖏之泰,逆来受以順。二金作基本,樂育一時㑺。集義與友仁,雲従猶雷迅。唯以精誠感,能 使盲聾奮。綢繆社㑹事,闡彂脩齊訓。匡時以興學,傾家亦無吝。龍潭不測深,太華無量仞。眀徳有達人,咸林驂之靳”。天津張伯苓撰文,灤縣李書華撰銘,三原于右任書丹。 鄞縣馬衡篆額,男,鍾健、鍾華,孫感孝、新孝、慈孝謹立石。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五月榖旦。長安白廷錫刻字。 安吉吳先生墓表,慈谿馮幵譔文,三原于右任書丹。 餘杭章炳麟篆額,先生諱俊卿,字昌碩,晚以字行。安吉吳氏世 居縣西鄣吳邨,眀宏治中析置孝豐縣,村隸孝豐,籍仍其舊,潛 徳懋學,嬗聞家牒。洪楊之役,鄣吳舉村熸焉。祖章及弟妹,與兹 墋黷,吳氏不絶,母嚴,母萬娉妻,裁比縣髮。先生奉父流轉,飢餓 窮谷,幸脱於死,乱㝎成諸生。追惟家難,趯若在疚,紛華之念,消 沮幾盡偃蹇。中歲貧不自周,不淂已,試吏江蘇,叙勞絫轉至直 隸州知州,守宰安東,一月謝去,捐勢削跡,自此逺矣。夙妉文蓺, 兼擅治印,盤孟鼎碣,沈浸淬厲,恢恢游刃,冥合秦漢,孤文小石, 獲者矜異,等於璆璧。先生之書,入方出員,肅若栗若,籀篆隸草, 靡不晐贍;先生之畫,渾噩諔詭,獨闢隅奧,千紾萬變,無跡可躡, 既反初服,裵回吳越間,齎金求索,踵趾錯集,森然起例,義取無 忸,親戚義故,推贍指肘。七十而後,光名彌著,東國僑士,欽其才 品,為冶金艁象,龕置西湖孤山之麓,過其下者,㽞連嗟慕,增成 故實。先生噐情寬博,不有其能深執謙退,與物無競。自辛亥浚, 逡遁辟地,惟與流人野老,舂容瞻接,時政升降,畧不挂口,屬疾 重聽,樂於自晦。雖賓坐周旋,小乖應對,而意色沖然,莫測所薀, 生平感愾一抒於詩,幽搜孤造,深入其阻。晚年屬思益勞,片辞 涵揉,恒至申旦,家人微止之,即曰:“非欝胡申,非茹胡吐,吾自渫 所,不甘何云苦也!”春秋八十有四。丁卯十一月六日告終上海 庽邸。哀問乍布,遐邇悼歎,及門弟子,咨度典則,相與著謚。曰:“貞 逸先生,含章抱莭,騫然遐舉,彰徳旌行,不亦審乎。”所箸詩歌序 跋,綜為缶廬詩十一卷,外集如干卷。曾祖芳南,國子監生。祖淵, 舉人,海鹽教諭。父辛甲,舉人,截取知縣,配施恭人,簡靖率素,有 髙世之志,金石證曏,同心黽勉,式好偕隐,華首不渝,先十年卒。 男子子三,曰育,殤。曰涵,出後従父,曰邁。女子子一,歸烏程邱培 涵先生。卒前數月嘗游唐棲超山,兹地有唐玉谷汲,民物隐秀, 先生樂其髙勝,夷猶林阜憺焉,忘反邁敬,承先恉謀兹靈宅,旋 淂吉卜,兆域斯㝎。粤以壬申之冬下窆封隧,永寧體魄,是用甄 述㬌行,鐫石塋表,上質有昊,下誶無紀。門人周梅谷刻石。 蓝田趙君次庭墓誌銘,吴江柳亞子撰文,三原于右任书丹,里人楊仁天篆盖,蓝田趙君既歿之逾年,其继配汪夫人将为塋葬,先期撰状,乞誌銘扵吴江柳亞子。按状:君姓趙氏,讳國賓,字次庭,陕西省蓝田縣白鹿原水磨村人也。曽祖葆真公,妣于太君。祖仁山公,妣辛太君。父和庭先生, 母魏太夫人。君生而岐嶷,甫能言,三千字上口,如夙習。仁山公酷愛之,使为大宗後。年九齡,隻身赴西安,入師範学校附屬小学,師长咸噐重焉,嗣従父和庭先生官蘭州、秦州,隨班肄業,所至輙冠其曹。歸陕,入省立苐三中学。旋应清華大学幼童试,以弟一名入学。居二年,轉入北京大学習採礦冶金,既畢業,得工学士学位。歷任中央研究院、实業部、陕西实業廳、建设廳各要 職。尝經理延长石油官廠。廠事故敗壞,幾不可收拾。君殚心經營,三年有成。暨去職,存油十馀萬斤,貯銀數千圆。又鑿井四口,悉以廠中馀款为之,未费公家一文,可以覘其功績矣。其出外工作,所至皆在窮山幽谷中,陟降非車馬所能濟。君每躡草履,曳鐵杖,風霜险戲所弗避。數失足墜厓,又遭寇盗,累受重傷,君怡然弗自怯也。调查岩礦,遍歷蘇皖鄂鲁兾以及陕之南北山 各縣。值中央組織陕西实業考察團,君以本籍兼充主任,况疩逾恒,其積勞損體盖自此始。嗣以隴海路将通車至西安,需煤扵韓城、龍門甚殷,舉凡韓潼之航運与韓渭之輕便鐵道,在在为刻不容缓之舉。君則往返测量,日夜规劃,其设计之精密,见者诧服,悉详计畫书內。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以陕西建设廳薦任技正,代表本廳暨甘肅建设廳出席濟南黃河水利委員會。 事畢,復赴井陘礦務局及正豐煤礦公司,调查採礦機噐。歸途勞頓,遂得溫熱疾,旬馀不起,时五月二十五日,距生扵光緒二十五年二月初七日,得年僅三十有六。配胡夫人志質,继配张夫人雲錦,並畢業陕西省立女子師範。再继配汪夫人履震,畢業江蘇弟一女子師範,曾任中國國民党吳江縣縣党部執行委員兼婦女部长。子二人:賦煊、賦湘。賦湘为従弟國昌後,皆张 出。女三人:中孝,张出。中寕、中建,汪出。葬西安东関东南稍门外劉家庄之南阡,巽山乹向。即君所治张夫人新塋也。君著书數十種,已印行者,有《通俗地質学》、《民衆救國方案》、《地球与其生物之進化》、《鄂城靈鄉鐵礦》、《江寕鳳皇山鐵鑛》、《鳳陽懷遠地質概况》、《延长石油官廠擴充大綱》、《啟发韓城龍门煤礦石灰之设计》䓁二十六種。未印行者有《说煤挖炭》、《油礦樷谈》、《陕西煤礦概觀》、《应 用力学》䓁一十五種。懷才未盡而賫志以終,可哀也已。君任職中央研究院时,始識汪夫人履震,旋成礼扵上海,主婚者三原于先生右任,證婚者紹興蔡先生孑民,皆並世鉅人长徳。而君与夫人又能同心協力,矢志弗渝。论者謂劉樊仙侣無以踰之,非谨蘭苕翡翠比也。汪夫人籍吴江,与亞子同里,闬民國十七年以前,奔走革命,曾共艱虞。君亦雅重亞子虛望,執後進礼甚 恭。二十二年夏五月,偕汪夫人過访,馈以皮褥,歡若生平。是冬,又请表其大父墓,詎意霜露甫更。君已奄然玄壤,而汪夫人復以蔵幽之文相屬邪。频生契阔之感,盖有不能自釋者。雖甚不文,又悉忍辞?爰为之誌而系以銘曰:雒陽一贾夭天年,君抱才智命弗延。杞妻慟哭崩城堅,觥觥君婦血淚漣。媧皇有石難補天,精禽况疩东海填。我文不華石可鎸,千秋萬歲蔵兹阡。関中郭希安刻。 重脩岳陽樓記,岳陽樓,其先名为南樓,传为鲁肅阅兵之所。嗣唐张說守是邦,極一时文讌之盛,而樓之名乃漸著扵世。自有斯樓,以迄扵今,阅千數百年。歴世興亾之迹,有与陵谷共遷,飄風偕逝而邈無識者,以视斯樓,何其幸也!樓揽洞庭之盛,極游览之娛,范仲淹氏之記已与之为不朽。夫勝境之扵人,無私也。贤者因而彰之,以蘄与人同其乐。推之饥溺猶已,固不僅扵樓之興廢致其汲汲也。湘主席何芸樵暨岳陽警備司令段楚尚以強理之嗽一舉措,而樓之廢者起,腐者新,是可以觇治化而垂無窮矣。予樂为之記其概扵石,以知贤者扵世固無所不致其力。而湘人士之勇扵赴功,为尤不可及也。民國廿三年十二月,于右任撰並书。 国民政府軍事委员会委员长祭文,維 中華民国二十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国民政府軍事事委员会 委员长蔣中正敬遣使致祭於雁秋世伯姚老先生之靈前,词 曰:烏虖!国之治功,造始鄊鄙。鄊有老成,利兴 害止。嗟我姚公,仁襟義履。见善必为,视财猶水。觀扵其 鄊,庶績咸理。港闢堤修,橋完路美。豈獨其家,先營祠祀。祠斯黌 斯,孤寒有恃。实惟我公,愛人如己。救災拯危。肉骨生死。人亦化之,循 其正軌,烟種盡夷,盗凶永弭。念我党國,建设伊始。鄊治所亟,千 端萬委。如公在鄊,德施亹亹。鄊其有人,國利無涘。昔在江南,獲 承杖几。别幾何时,流光如駛。天奪髙年,一疾不起。烏虖姚公,思 之允涕。繄我同学,公之冢子。四方多難,股肱相倚。闽彊甫㝎,風木 悲只。終丧三年,處常则尔。公生愛國,國難未已。墨绖従戎,不愆于 礼。烏虖!甌雲茫茫,贑水㳽㳽,豈無束芻,相隔千里。盾墨春寒,和淚 上紙。瞻望靈筵,抒此哀誄。尚饗!三原于右任书。 吴興周湘舲先生墓表 君諱慶雲,字湘舲,浙江吴興人也。周之先世,出自餘姚。有聖能 者,始遷茲土。枝流葉布,廼为著姓,髙祖、祖父,代有懿徳。兩兄学 行,並式州里。君承風诸,益光先烈。潛晦足以矯时,創業足以濟 衆。早歲就傳,畢熟五經,为縣学生。值世将亂,不慕闻達。遂辭儒 官,一意为賈。贸丝行塩,用起家業。居傍太湖,蠶桒擅利。君立工 杭州,曰天章,曰虎林,攻缯。變通噐械規制,秩秩馀岱,隣海汲波, 厰六扵湖州,曰模範,曰改良;扵嘉興曰秀綸,曰厚生,皆攻丝扵 煮塩。君综厥成,轉鬻无滯,撰《塩法通志》百卷,贏耗殚卷。病國途 阻塞,圜法敝寙,凡築滬杭鐵道,設興業銀行,匡勷並力,餘置武 林鐵工,雲章織染諸厰,长興煤鑛,景星贸易诸公司,赀財委積, 不以自私,仰食之輩,無慮千萬,可謂因时僇力,利澤及人者已。 君工書,为母寫經,建塔西湖。雅善聲律,輯《琴史》、《续琴史》、《補琴书》、 迻録四部獲全,旁及金石,並乘所好,輯《獲古叢編》、《金玉印痕夢 存目》、《樂書存目》、《琴操存目》。尤嗜藏书,文瀾遭兵,卷帙多闕,丐人 《坡室蔵硯》拓本,《厯代金石詩録》。平生愛㳺,伐木開徑,功役无已。 莫干、天目、超山、普佗,嵗必再至。七十彌健,步履不衰。卒前一月, 手未釋卷,著詩詞文集各數萬言,皆行世。察君行事,晦跡辭顯, 通惠商工,善冶情性,不廢儒雅,故最大凡。揭示來许,俾考論者 得省覧焉。三原于右任書丹,武進吴敬恒篆額。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月日建 長安孫公荊山墓表,三原于右任撰並書,孫蔚如軍長叙次其先世行事,請為墓表,余謂蔚如百戰馀閒,不忘庭訓,欲以孝易天下,此孝子仁人之 用心也,不能以不文辞。按公諱作玉,號荊山,長安孫氏。昆季三人,兄早逝。公㓜頴異,有志读書。稍長,值同治初年囬乱,舉家逃難,扶持老父㓜弟避匿深山中。 者數年,乱㝎則安全以歸,皆公策劃之力也。及歸,室毀而田荒,既無馀粮,又乏牲畜,乃辛苦畊作,家頼以興。暇復習書史,尤喜研究周易算數,均有深悟。其弟 作桢公時方读,以兄獨苦畊而心有不忍。公谓:“數百年來,吾孫氏皆畊读傳家,曷可替也?”作桢公終以学行名郷里。公性質直,䖏世喜持公論,鄊党有争执者, 多就直焉。片言決之,曲者無不服,鄊人稱之曰:“白臉包拯”。清季每告其家人,谓:“清政多失,非改革無以圖存,吾老矣,汝䓁应㽞意焉“。宣統三年正月卄九日逝 世,享壽七十有三。其年葬于村西祖塋癸山丁向。民國建元,知者皆谓其有遠識。蔚如軍長自谓㓜时之革命思想,多得于祖庭遗訓。余谓君子在㙒則挑一 方之難,得志則救天下之危,更望其後人能以继先志而成大功也。孫男:召棠、蔚如、䕃棠、率曽 孫男存漢敬立石,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長安孫公善述墓表》,三原于右任撰並書;孫蔚如軍長与余昔共患難甚久,去嵗以其祖及父表墓之文為請。余既為荊山公墓表矣。荊山公生三 子,曰馀慶、曰善曽、曰善述。馀慶公与善曽公皆读书入邑庠。善述公則以家訓力田,生二子,長召棠,命之畊,次即蔚如軍長也。當蔚如加入陕西靖國軍时,家 在敵區,公谓革命関係國家前途,勿以家為念。設有不虞,願舉家北徙,其決心有如此者。蔚如服務革命軍,厯任要職,則教以專心職守,努力報國。並谓民窮 財盡之際,服公務者湏以廉潔自矢。民十五年,西安被围凡八阅月,蔚如隨楊虎城同志,坚決支持,故移家入城。城被围久,居民饿死者相继,其家中人亦食 油渣。公既慮一家近十口食糧为難,並念全城十馀萬人度日之艱,憂煎益甚,遂致一病不起。時十五年八月卄日,享年五十有七。城围觧後,蔚如以関内人 皆破產,乃従簡營葬于村西祖茔癸山丁向。哀㢤!當西安围急时,城中人之惨苦情形,筆難盡述。而以西北大局之関係革命大業之待扵完成,故分寸不能 相讓。當时蔚如为重要軍官,而其家中困苦如此,其志堅而行廉,蓋可推知。而善述公竟扵围城中与被難人民兵士共作國殤,更可敬而可悲也。因敬為之 表。男:召棠、蔚如;侄:䕃棠、育棠敬立石。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资源为高清大图)
下载:地址(访问密码:3527)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