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右任-民国 于右任书法全集 于右任书法全集 富平胡太公墓誌銘餘杭章炳麟撰文三原于右任书丹太谷趙鐵山篆盖富平胡景翼勵生以 定曹餛之亂督河南,未一歲,卒。余既为之传,闻其太公角亭先生敦行长者,教子義方以成名,頗属意焉。 已而,太公东行至海上,会關东不守,秉國者無善计。太公持論慷慨,辭旨皆出人慮表。闻之遌然,因歎曰 非此父不能生勵生也。後二歲,太公殁,適孙希仲條其行義以告,且请銘。太公讳彦麟,角亭其自署也。考 讳得鼎。清同治初,以團练禦囬亂死,时太公方七歲,避難困瘁。弟富麟又死於狼。母子拾菜为食,以柴枝 照读。年十四,学賈鄠、三原间,以養寡母,漸致饶给,两娶侯氏,有六子。长即景翼,次景瑗、景銓、景宏、景通、景 鐸,教之学甚嚴。景翼长入西安健本学校,每歸省必以志聖賢,为國家勑之。民國初,景翼有光復功。事定 令解兵求学,其不欲子弟速成如此。近世将帥多起隴畝,所自出大氐鄉里善人。太公獨精駿知大计。五 年,景翼以護國之役抗袁氏,十三年,以國民军之役讨曹氏,太公皆先意導之。及景翼贵且死,十年,太公 猶親督農事,治家嗃嗃,雖老未尝衰。尝言:耕稼以治生,莭俭以養廉,读书以正己,嚴格以治家,統師莅政, 为國家盡勞,非自为致富。故景翼及诸弟統兵十餘歲,未尝以财幣致家。自景翼死时,舊部以太公衰老, 集赙銀幣十萬版。其後长安、三原为鎮嵩军所围,援守诸军不得相救餉。太公即取六萬版贷之,又属诸 子收合将士,所得十萬版略盡。事久不償,亦不以屑意也。凡希仲所状者如此。余以所親闻於太公者,驗 其状,知所书慤觅無夸言。嗟乎,勵生今世奇材,固天所授也。然生亂世,人纪衰薄。俶傥者輒流而之訑,非 太公以正督率,勵生所就未可知也。太公以二十三年八月卒,年七十四,明年十月十五日,葬於莊裡鎮 先塋之次。銘曰:爵屏贵,言中伦,老弥厲,磨不磷。關中盛耶,今之王气不在秦;關中衰耶,菆井之间,何以 有斯人。關中郭希安刻字 桂鳳诺先生紀念碑。公讳玉麐,號鳳诺,系出鷹潭。考蓮池公,为邑名儒。公以穎悟之资,復承家教,故早年 即以才学蜚聲鄉里,时南昌創设高等警官学校,科举初废,風氣未開,而公先往焉,畢業後,执教南昌,遂 加入同盟会,以從事於革命,辛亥起義,公与同志籌江西内应事,江西克復以功任軍務提调,旋復任都 督府参谋。二次革命失败,公以當局压迫,赴粤,歷任參謀編纂等職,參加護國,護法诸役,讨陈之时,公以 粤军總司令部參謀随至东江,故策畫尤多,事平公子崇基已,自美留学归来,教授於廣东大学,並襄理 党政,公窃喜,有子克家,可以继志,遂辭職。歸而努力於地方事業之改進,尤以排難解紛,崇讓敦義为一 方所感仰。十八年,赣东北,股由弋陽進据贵,谿北鄉,人心惶懼,集議逃避,而公力倡自衛 並身任训導。贛东有自衛围之組織,实自鹰潭始。故河南半壁得免於刼,而公之功为不没矣,然公终以 焰不戢为憂,積劳過深,腦血管破裂,遂以不起。噫!公为地方谋安全,而以積勞陨身,则地方之人因公 之逝而生之疚痛,为何如耶。乃共谋刊懿,行于贞珉,以为永久之纪念,则余曷可以,不文辭乎哉,年来 祸蔓延,國弊於斯,民傷於斯,外侮招於斯,而鷹潭竞以公故得免於難,向使國家之服務,於地方者皆得 如公,则又何患乎,因以知服務地方人選之難矣。有德者未必有識,有識者亦未必有德,而具德与識 者又多不屑於为,遂使國家政治,無以進展於地方,然则劳苦於地方事業之人士,不特地方应报其功 而國家更當注意及之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于右任撰並書。吳縣唐仲芳刻石。 扶風公心如先生七旬紀壽碑。 扶風公心如先生七旬紀壽之碑。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方世之衰,天下兢 於利欲,相争奪不厭,於是尚權势,恥言正義,惟闾巷之间,猶往往有行古之道,仁讓被於一鄉 而直節顯於當世,若扶風公君心如者,可以風矣。心如君世居扶風之七里橋东村,父讳田,母李 太夫人,生君兄弟四人:长生財,次彦昌,又次生魁,君其季也,龆丱頴慧,越於羣童,旋遘家難废 学,诸昆既长,谋析家财,君跽讓曰,吾年穉,罕盡力家事,上產宜盡。歸诸兄,吾取磽壤足矣,戚䣊 自是始歎異,君薄田不能自瞻,乃走甘寧肅凉诸郡邑,往来贩易,用此中赀。配白夫人,生三子 长秉中,次秉正,又次秉藩,屏軒即前廿八師師长,今军事委员会别動隊弟一支隊长 雅有戎略,方立功名。君自恨壮年,然通诗书大義,略举生平。嫉恶如仇,幾以此奇祸,先 是邑豪族某。尝憑藉民團作威福,里中富室受其侵,而破產者数十家,君愤起曰:是恶可 忍哉。邑子弟闻之,携挺相,曰:吾徒往,数其罪,夷其家矣。君尼之曰:彼雖不義,吾不可比盗行 交通吏胥讼,竟不得直。由是銜君一夕,集無赖数十人破垣入,发槍屡 擊君,疑其已殊,大掠而去,家人视君,氣息僅属鼻,治得蘇,歲时痔溃劇痛,然乐善慕義如故,陕 右频年槁旱,癸酉春饑饉載道。邑吏仍急催科之政,君尝与友人谋獨輸全邑,歲賦之半,慮不 得请,则悉散家财,赒给近十村贫户,赖以全活者甚眾,君自奉啬约,雖老,偕继配郭夫人躬自 操作,不蓄僮婦,但勇於为善,每解囊無吝色,古之君子,何以加兹,君生於清同治三年,今值七 十,揽揆之辰,神明奕爍,既康且乐。鄉人高君行谊,故为纪壽之碑樹之衢路,昭示勿替。 樂治谢无量撰文。三原于右任书,無錫吳敬恒篆額。中華民國二十四年。 員君凌銜墓誌銘。崞縣徐永昌撰文。三原于右任書丹。日照丁惟汾篆盖。君姓員氏,諱凌銜,字志青,世為山西太谷人,其先本彭城劉氏,宋齊之際,有凝之者,以忠烈比伍員,因易劉為員,是為 受氏所自出太谷,員氏故以高貲稱三晋鼎族,君獨跅弛有奇氣,不以懐土,自逸请光緒辛丑壬寅間,即遠走京師,隸籍武衛左軍,時余亦従戎軍中,朝夕同事,甚相契也,及丙午又同肄業於随營,学校研習,学術諸科者,三年見君才略,恢廓引為石交。嗣是,雖離合不常而投 分日密民國十一年,高陽孫公禹,行鎮大名,旁求材武雄駿之士,余以君荐俾充營長,駐兾南,治軍精辨,孫公器之,十三年國民軍之役,君適率部抵保㝎,時保㝎駐軍约一師,聞君将别有樹立監視之甚嚴,君諗知京師之有變也,則突圍入西山會余師於高碑店,保㝎既克 君以功充團長,与余並隸國民三軍,统軍者即孫公也,十四年余提師轉戰秦豫之郊,所向克捷君力为多郿縣之役,偵敵将遁南山,擬突其陣主之者,持不可君毅然獨率所部,挺進襲擊,敵果大潰,奪獲大砲三十門,他物稱是,是役也,敵委棄眷属數千口,君一一親為,分别 部居計口授食,不使離散,復擇老成謹愿之士,調護之仍遣使函(圅即函)敵軍,促使迎歸。其無人来迎者,則給資送還陕州,俾附火車,返原籍保全甚眾。君故任侠使氣,臨其上者或不能羈勒之。及是功高,来旁觀者之忌,以蜚語中之,謂君佚遊狎邪不持,绳检本讆言也,竟坐以解職 十五年春,津南之戰復起,为苐一師苐三旅,旅長久之轉進南口。余屯兵西河營,君率部駐代王城,以染時疫,輿疾返張家口,旋以國民軍縂退却,我三軍軍火輜重,在宣化方事之殷,不可以利器遺敵,欲獲之西去,君扶病登車,董督輸運,倉促戒途,至西灣堡,永嘉堡之間,車 行中輟,機車就井畔汲水,而是䖏軌道坡度稍峻,車輛失所牵曳,順軌自動如坂轉丸,致与来車相撞脱軌覆道左,械震火彂,煙霧四塞,雷犇電激,莫可嚮迩者,弥晝夜糜輪燬轍,君身殉焉。余行抵綏遠聞耗猶冀匪,實至包頭,得碻訊亟,遣杜君榮九馳返,而遺跡已泯求骸骨 不可得,僅據路工指示覆車之地,在軌轍突轉䖏,謂轍北石道上即君与同車諸人怛化所也,當時,榮九擬就其䖏封土識之,而石上不可封,乃具君衣冠寢具,瘞諸苐八十九號道房之側,風雨淒其于今七載,每議就斯地为之,經營兆域,而一念漠野,荒塍遠绝鄉井子孫祭 掃不能時至,輒遲逥,不忍決然歸塟,既必不可得,而君骨肉精氣所歸,是土又為最近終不得,不忍痛就斯土而瘞所崇,封以妥君靈于永久,爰於民國二十三年一月日。遣張君槐青往主其事,度兹幽宅加之,樹封昔延陵季子有言,魂氣無不之也,矧君之英靈,肸蠁固當 驂格澤而騎箕尾,豈其棲戀於此野,惟念吾二人三十載石交,親如兄弟不得不識,此荒邱抒余長往之思,君豪放自喜,富於天趣与人交,一言之合,披肝瀝膽,急公尚義,初不計及夷,險而神識超邁,所行未嘗不如其所期,使竟其用固一代良将也,乃初厄於人终厄於天鳴 轂之變,豈意計之所及哉?嗚呼欷矣,然扶疾升車,任斯危難,埋輪折戟,身殉職事,壯烈䓁於死綏,生氣澟澟,与廉(亷即廉)藺同其千載,又何必瓜歕,不汗者也,君生年不可攷,殁於民國十五年八月,配常氏西林豪右女,賢能善治家,尤擅騎射子二鴻禧恩禧,今墓在高崖村西,北平綏 路苐八十九號道房,側為察哈爾懐安縣境銘曰:是為瑰傑奇男子,驅車把鉞呼蒼兕,太白高高射荒址,歷千百年氣不靡,誰其銘之告惇史,朅来視此縣賁誄。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立石。 周君石笙墓志銘。嗚乎!吾妹婿周石笙之歿,盖六年矣。吾今乃得従吾甥伯敏之请,而銘其幽。吾与石笙同里同学,以文字相切劘,重之以婚姻。少年之時,處則形影相接,出則 聲名相比,里中耆舊,殆無不指目吾二人期其遠大者。吾自举於鄉(鄊即鄉),即亡命在外,獨石笙従容取進士第。歷京曹,歸而講学於鄉。吾時時念石笙,不得合并。及吾南來,未幾,而遽闻石笙之訃。 繄可哀也!石笙名鏞,其先本陕西醴泉縣人,世服農業。清同治初,大父讳仲麟,行賈涇陽,始遷居為涇陽人。父讳鼎臣,以武中试,補守備。有子三人,石笙其仲也。兄曰鎮,以儒学著;弟曰錡,尚 武而有至性,早逝。石笙尤頴異,年十四而入邑庠。肄業味經書院,時劉古愚先生主講。石笙文名藉甚,中光緒壬寅鄉试,翌年成進士。以主事分刑部,暇即究心經世之学。旋丁父憂囬藉,会 陕中選派官绅赴日本考察学務,石笙与焉。逾年,悉采所闻,上之有司。久之,任陕西高等(䓁即等)学堂監督。颇汲引中外名士,使在講席,学風丕變。又以關中農產素豐,宜脩農学,於是始有甲種農 業学堂之设,而農事试騐場附焉。其議自石笙发之也。民國以後,石笙家居,蒐考文獻,陕省新志之成,实始終經纪其事,方十五年春,國民军弟二軍西退,三輔震動,遂有西安围城八月 之事。迄余督师由甘肃东下解围,石笙亦在城中。相与共策善後,匡益尤多,十八年陕大饥,石笙出任振(賑)務,尝谓陕迭更兵火,民無盖藏,救荒即救死耳,主廣设收容所及施粥厰,全活亡算。 積勞致疾。至十九年九月卄五日,遂不起,享年五十六歲,石笙孝於親,友於兄弟,忠於朋友,自余奔走四方,家人缓急,多倚石笙,其为人極和易而見義勇為,凡与一事,即引 為己任,非竭力使底於成不止。於书喜读史,尤熟習《通鑑》善論已往之成敗得失。此皆令人不能忘者。元配吕夫人,生伯敏,鴻勛,继娶吾妹仲華,妹歿又娶李、亦先卒,妾胡氏, 卄五年五月三日,伯敏、鴻勛奉柩葬於涇陽縣周家村祖塋西新仟癸山丁向。余追维疇昔,潸然出涕,及為銘曰:一出一處,或西或东。一存一歿,孰窮孰通。同舍之契,離羣 之懷。何期今日,我銘君埋。和而不同,仁以為任。頌溢鄉闾,是以為政。太華千仞,涇水汤汤。靈爽长憑,庶幾勿忘。于右任撰并书,關中郭希安 刻。 趙母曹太夫人墓表。昔者班固之論史也,特举婴母知废,陵母知兴,以为佐证因歎古来贤 母之識见恒有過於男子者,今覽趙母曹太夫人之行状,而益信太夫人母家扶风,实曹大家 之苗裔,大家氏班,曾为其兄班固续成漢书,为一代女宗,明德之後,蔚生夫人,性聰慧,異尋常 娴女红,工烹饪,習贞静,寡言笑,具有大家女诫之四行焉,鄠縣趙公端甫,闻其贤聘为主妇于 归之初,家徒四壁,立僅数畝田耳,夫人自甘贫困,能得堂上歡居,翁丧,哀毁尽禮,为人所讚许 又憐甥胡清泉幼孤,撫之如所出,为授室成家,俾至自立,此由天性慈祥,故能推恩及人而平 时遇戚里撫党有急難者,亦必竭力扶持之,不望报,其行为已超越女诫萹所云,殆有大家婿 妹曹豐生之志也欤,尤難能者,则自清宣统已酉端甫公逝世後,夫人以獨力支持门户,卄年 间,男婚女嫁,措理裕如,非有優长之才具,烏克如此,又陰識清政,不綱,國家多事将来必恃武 力定亂,乃命仲子壽山入陸軍小学,及西北大学陸軍测量学校,辛亥革命,壽山依母志效班 超投筆。为國宣勞有年,迄以戎功遞升至陸軍旅兼任漢中區绥靖司令,所至治军有声,人谓 太夫人兼具婴,陵两母之識见,始克指導有方,非虚也。當壽山迎養老母于漢上也,太夫人為 留三月即返,盖不願以暮景分兒子撫军安民之心,及闻壽山请假终養,又连電阻止曰:當以 國事为重,勿念母。暨壽山闻母病篤(䔍即篤),馳歸,于弥留之際,尚嘱壽山致身于民族復兴之戰役,始 得瞑目。是又兼有王孙贾母,岳鹏举母之義烈者也。嗚呼!公而忘私,國而忘家,方今正赖有如 斯之贤母,以默移運会而挽救危亡,太夫人雖死,其精神固有不滅者在,故乐为叙述其卓識 特行,俾表于墓,以为世範。安邑景定成撰文,三原于右任书丹。 男。錫齡,滿齡,生齡,頎齡。率孫元,倬俊介傑伟健儀 敬立石。中華民國二十五年。關中郭希安刻字 杨君杨村墓表。杨君杨村甘肃天水西鄉人,幼聪頴有大志,稍長従宿儒任文 卿先生读,里闬重之,民国九年中学畢業,以家贫应郵務试,被錄,授徽縣局長,暇即 致力縂理遗教,与六郡才良以精诚相薄射。久之,風氣蔚然,咸归嚮本党十一年,靖 國军敗,予率王陸一、王玉堂、王省三间道之隴南,尋常不敢道姓名。王陸一至郵局 与君遇,君知其西来,即敢以予之踪跡起居为询,继知其即在徽旅店,郑重進谒,不 能自己十五年,予归自俄,建军關中,君亦慷慨奮发,棄舊業獻身,以赴革命,越二年 君来京,適審计院成立,遂留,時甘肃丧亂,隴南且淪為匪窟,君奔走急難未尝片刻 去懐,故鄉之来京者,雖毫髮皆乐就君谋,或有讬,靡鉅细一以全肩負之往,眠食俱 废,足为之繭,弗自恤也,國難後,奮呼禦侮,熱淚迸突,未幾,復丁父憂,间關匍匐,感懐 家國,則顦顇悲傷,頹然不復振矣,以民國卄三年卄九日卒於京寓,得年卅有九,配 周助君女素宜,子九五,翌年二月四日,葬君於京东,黄栗墅之原,君天性肫摯,有襟 度,多美莭,予方以遠大期之,而君竟不及,待有餘痛焉,銘曰:是西北一苦同志,是西 北一真同志,执德不回君無愧,青山片石表君志事,中華民國廿六年三原于右任。 撰並书 三原李雨田先生墓表。公讳雲贵,字雨田。陕西三原人也,原籍 高陵,行二,公少遭離亂,早失怙恃未甞读书識字,以是宗緒失稽,及长为卒 伍行间,北走长城内外,西走天山南北。先后十餘年,經涉萬餘里,既览 风土,默察时機,識人情之大方,闻贤豪之训诲,归而发愤,折莭营药材 業於三原,所向有功,其治生能忍嗜欲,与同事併力作苦,習為故常,顾天 性忼爽,弗自封殖,勤劬所储,应手輒尽,及辛亥革命军起,票業恐慌 多委其资而遠避者,事定则一一完归,由是義聲布扬一时贤豪皆乐 与交游,而業亦大昌,余幼读书於三原东關每入城应课,經其店门口。长者 即现極親爱之色以视,嗣知为同学,李和甫之尊人,因偕晋谒,公聲而 言曰:读书如有所需,吾當助汝,吾默视汝久矣,更信他日必有成也,及 余应礼部试於開封,清吏以余为诗主改革,奏谓倡言革命,大逆不道,公 得耗,即与余父新三公商,遣急足,四日至汴梁,告余知,且为豫谋投止 之所,以是缇骑至而余先出走,得免於難,此光绪三十年事也,民七,余驻靖 国军縂司令部於三原,公籌劃财政,用力尤瘁,九年一月十五,以疾卒於店 中,享壽七十歲,其年二月八日,安葬於高陵朝邑,莊南阡祖营,嗟 夫,此爱我救我之雨田二叔,可谓助我一生矣,十餘年来,欲为表墓 之文,而执筆则不成一字,今勉为此篇,但恨文不足以报德也,公原配 范孺人,继配李孺人,张孺人,侯孺人,有子四人,长和甫,出嗣长门,早亡,次 麗生,次文卿,次定中,皆尽力革命事業,而文卿参预西北革命军,歷 任参谋长,胡立生,岳西峰,杨虎城诸将領,皆为倚重 三原于右任撰並书。二十八年再書於重慶。 文卿弟,我将二叔墓表再寫一次,自谓勝前 弟刻存園中亦可,右任,五月十七自渝。 先生讳仁天。陕西蓝田縣杨氏。年十九,入府庠。继選優贡;受業 於牛夢周先生。清末,入中国同盟会。辛亥,西安举義。随曹寅侯 先生起兵渭南,任敢死军標统,曾与醴泉甘河之役。陆建章入陕, 大殺黨人;渭北逐陆军起,先生多所尽力。陕西靖国军时,先生在第(苐即第) 三路歷任隊长、参谋,遇事識大體。十五年,西安被围八月,先生时 居城中;围解後,予入城,先生述市中饿死者尸骇多未掩埋, 乃命其收骨数千具,葬之城东北隅,军民数萬负土成墳, 即今所稱之负土墳也。十九年,南北用兵,先生与甄士仁等密组民 军。卄二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抗戰军兴,派驻西安,於撫傷 兵,慰難民及调查政治,均悉力従事。近以来院述職,九月 四日晨,在渝西郊小龍坎遇敵機轰炸,受伤逝世。享年六 十。子五:大乾、永乾、遠乾、笃(䔍即笃)乾、振乾;女二:绿竹、蕙侠;孙女一:端容。 先生生性果毅,弱冠後親承關学,以道自任,不尽其用。 哀哉! 中央念其効忠革命,明令褒卹,並给 治丧费五千元。十月六日,大乾扶柩归里。十二月十八日,安 葬於宋吕氏四獻祠北。铭曰:抱義戴仁,肫肫儒行;關学之 功,著於革命。小龍坎之血殷,四獻祠之风勁;迓靈爽 兮来归,示民族之真性。于右任撰文並书, 张继篆盖,中華民国卄九年。 追赠一级上将。宋公明軒神道碑。丁惟汾撰,于右任书。 當七七事變之初,忍为负重,竭其忠贞 勃窣於無可奈何之境。事窮機懸,奮起 抗戰为全民族先,士無海内外莫不知 有宋哲元将军也,将军乐陵人,字明轩 初習兵事,即以谨厚用命,受知於冯公 玉祥復辟變起,随冯公倡義廊房,以勇 畧顯,入陕,洊升至师长,民国十三年国 民军起,冯公命将军由南口率师入北 平,明年被命为热河都统,十七年任陕 西省政府主席。十九年,改任中央二十 九军军长,九一八變起,将军力主抗戰 有宁戰死不作亡国奴语,二十二年。倭 既肆志突入热河,進犯长城要隘,将军 率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赵登禹等部 過之於喜峰口,急驰日百餘里,至则敵 已大入,據高地,相持数日,料敵輕忽,乃 夜派兵,一由潘家口,一由董家口出,敵 後以大刀斫敵營,殲之。旋敵援復举,改 趋羅文峪,刘汝明禦之殊死戰,不少却 将军命将驰援,绕敵突擊,又克之,當是 时也,主客势殊,精窳器判,孱琐未議,举 谓敵不可勝,而旦暮间,奏功若此,士氣 振奮,然後知倭之不足畏也,时守长城 各军皆能併力制敵,敵百计不得逞,遂 罷戰,越年,敵又增兵平津,干涉内政,岌 岌不可终日,中央以将军为北平衛戍 (资源为高清大图)
下载:地址(访问密码:3527)
评论关闭。